在当今全球经济变革的背景下,铁矿石市场正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毕闻达最近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信息:铁矿石的需求将在长时间内持续存在,甚至会在未来进一步增加在中国的运营。这一声明的背后,不仅揭示了淡水河谷的战略布局,还反映了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动向,值得长期资金市场的关注。
根据淡水河谷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年的铁矿石产量达到3.28亿吨,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这一生产量远高于公司的预期目标,使得淡水河谷得以在铁矿石市场中站稳脚跟。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年进口量约占全球的七成,成为淡水河谷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毕闻达如是说。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2年中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12.37亿吨,比上年增长4.9%。这一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无疑为淡水河谷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球海运铁矿石的进口量在2024年预计将达17.07亿吨,其中中国所占比例将达到98.5%,新一轮的铁矿石需求潮正在来临。
虽然铁矿石市场需求逐步攀升,但业内对市场行情报价走势的判断却显示出一定的不积极的情绪。各大机构对铁矿石的金额的预期普遍下调,高盛预计2023年铁矿石平均价格为95美元/吨,而在2026年可能降至90美元/吨。澳新银行的预测更为保守,预计2023年铁矿石的金额将降至80美元/吨。
针对这一现象,毕闻达则从供需角度进行了解释。当前全球的铁矿石市场中,约有5000万吨的资源面临枯竭,而非洲西芒杜矿的投产将为市场带来新的供应。然而,由于资源的老化以及新矿的开采量的下降,铁矿市场在中长期内仍将存在一定的供求缺口。毕闻达对铁矿石的长期需求展现出了信心,认为脱碳趋势和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推动需求增长。
淡水河谷已经将中国市场视为其全球发展的战略支点。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淡水河谷计划逐步扩大在中国的运营,包括增加混矿能力和推出选矿业务。毕闻达指出,淡水河谷在中国拥有约10个混矿点,这些点的布局既能优化客户的炉料选择,又能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淡水河谷正在积极布局绿色转型。毕闻达表示,未来将与中国客户合作,帮他们降低碳排放,探索更可持续的矿业发展模式。这一举措不仅符合全球减排的大趋势,也将为淡水河谷在中国市场的长足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全球市场的日益变化,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产业的迅速崛起,也为铜、镍等金属带来了新的需求增长点。淡水河谷在2024年铜矿产量预计为34.82万吨,较去年上升6.6%。这种行业间的相互促进,将为淡水河谷未来的业务发展创造新的空间。
除了现有的资源开发计划外,淡水河谷还在进行沃伊斯湾矿区的扩建,预计到2026年下半年将实现镍、铜和钴的年产能增长。这些新项目的投产将逐步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淡水河谷也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达成合作,共同探索电动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及产品测试,开启了矿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在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巨大背景下,淡水河谷也在慢慢地增加其环保战略。毕闻达透露,淡水河谷设定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包括到2030年前减少33%的碳排放,到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这不仅是对环境责任的担当,也是对股东和投资者长远利益的保障。
根据国际排放核算工具的定义,企业的排放大致上可以分为范围1、范围2及范围3,而淡水河谷将着重关注如何帮助客户降低其温室气体排放。引入“铁矿石压块”等新型产品,以及推动使用电弧炉生产低碳钢铁,都是淡水河谷在环保与业务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的尝试。
随着铁矿石和其他金属需求的一直增长,以及淡水河谷在中国市场的深入布局,全球矿业市场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毕闻达的战略性展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蓝图,同时也激励着中国市场的各方参与者共同携手,迎接矿业绿色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在发展与环保的紧密结合下,铁矿石市场的未来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可以让我们共同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